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雪莲的博客

相遇是缘,相知是福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【转载】春节的诗意与情怀  

2017-01-31 11:33:27|  分类: 【情感美文】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本文转载自窗外夏兰《春节的诗意与情怀》
2017年01月29日 - 晨风 - 晨风博客
      祭灶、贴春联、放鞭炮、守岁、拜年……如此丰富的年俗活动,孕育了中国春节特有的“年味”。古人过年,不仅仅是过年,而是通过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,表达自己的感激与祝愿。当我们去读古人笔下的那些诗文,去细细品味,虽然时代久远,却依然能产生一种情感的共鸣。

    “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。千门万户曈曈日,总把新桃换旧符。” 王安石的这首《元日》,成为千百年来最脍炙人口的春节之诗,正是因为他在写人们习俗的同时,写出了人们对春节本身所寄寓的期望——除旧迎新、吐故纳新、万象更新。
     天地风霜尽,乾坤气象和。历添新岁月,春满旧山河。 梅柳芳容徲,松篁老态多。屠苏成醉饮,欢笑白云窝。
      叶颙的这首《己酉新正》,以开阔的情境为始,铺展开一张雄浑浩大的画卷,而将新年的新与春,最终融化在天地之间人们的欢乐笑声之中。 
2017年01月29日 - 晨风 - 晨风博客
     天地的新气象,也是人们新气象,天地的盎然春意,也是人们的勃勃生机。“愿得长如此,年年物候新。”(卢照邻《元日述怀》)诗人们不厌其烦地在诗中词中书写新春的景象,所透露出的,是人们对生命与希望的美好愿景,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写照。
    新年的热闹,最容易唤起人们对家人、对故乡的感情。而对于远在异乡的游子来说,更是一种煎熬与难言的孤寂。
     旅馆寒灯独不眠,客心何事转凄然。 故乡今夜思千里,霜鬓明朝又一年。
     除夕之夜,家家团圆,而高适却远离故乡,身居客舍。窗外是灯火通明的欢聚,窗内却是自己一盏寒灯的凄冷。诗人遥想千里之外的家人恐怕也思念着自己,正如自己绵绵不绝的相思。 
 
2017年01月29日 - 晨风 - 晨风博客
 薛道衡则将自己的思念,表达得更为含蓄。
   入春才七日,离家已二年。 人归落雁后,思发在花前。

     这首诗题为《人日思归》。人日,也就是正月初七,在古代传说中,女娲造人,在造出了鸡狗羊猪牛马之后,于第七天造出了人,因此将正月初七称为人日。所以薛道衡说“入春才七日”。离开家已有两年之久,诗人显然格外想家,春花未发,而思归之念已动。

     游子他乡思归,这种情感亘古不变。戴叔伦在除夕之夜宿于旅馆,感慨“一年将尽夜,万里未归人。”(《除夜宿石头驿》)来鹄除夕感受到的也是无尽思念,“事关休戚已成空,万里相思一夜中。”(《除夜》)这些游子的思念历经岁月冲刷而不曾褪色,成为民族情感的一种深沉积淀。每逢月圆,每逢佳节,倍思亲。
      除夕之夜,守岁迎新。守岁的习俗由来已久,据西晋周处《风土记》记载,“蜀之风俗,晚岁相与馈问,谓之馈岁。酒食相邀为别岁。至除夕,达旦不眠,谓之守岁。”在除夕之夜,新岁旧岁相交替,家人团聚一起吃年夜饭,点灯围坐闲聊,等待新的一年到来,这就是守岁。
欲知垂尽岁,有似赴壑蛇。修鳞半已没,去意谁能遮。
     2017年01月29日 - 晨风 - 晨风博客
      在这首诗里,苏轼一开始就先表示过去的这一年好像一条“赴壑蛇”,已经匆匆溜走只剩下一个尾巴,守岁是守不住的。而儿童们强撑着不睡觉彻夜欢闹着,他却有着更为复杂的感受:害怕时间的流逝,害怕到请求报晓的雄鸡不要鸣唱、报时的更鼓不要打响。这样一种感受,想必是人人都曾感受到的。但当苏轼看着烛火燃尽,他更想到的,是不要虚度岁月,“努力尽今夕,少年犹可夸”,珍惜年华,努力奋斗,不要让志向和抱负付诸东流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除旧迎新。宋人席振起有诗言“三十六旬都浪过,偏从此夜惜年华。”古人守岁,见旧岁逝去新岁到来,既有对未来的希望,也常有年岁流逝之叹。不过在这种慨叹之中,更多的人与苏轼一样,表现出对生命的珍惜、对光阴的珍爱。
 2017年01月29日 - 晨风 - 晨风博客
     当然了,春节带给人们的,更多的是欢乐和喜庆。杨缵的《一枝春》,就描述了当时人们除夕欢庆的盛况,被认为是最好的除夕词:

      竹爆惊春,竞喧阗、夜起千门箫鼓。流苏帐暖,翠鼎缓腾香雾。停杯未举,奈刚要、送年新句。应自赏、歌字清圆,未夸上林莺语。 从他岁穷日暮。纵闲愁、怎减刘郎风度。屠苏办了,迤逦柳欺梅妒。宫壶未晓,早骄马、绣车盈路。还又把、月夜花朝,自今细数。

     除夕这般热闹,正月初一也是如此。“邻墙旋打娱宾酒,稚子齐歌乐岁诗。”(《元旦试笔》)陈献章的这首诗,就是描绘了当时欢庆佳节的情景。据宋代吴自牧《梦粱录》记载,这一天,南宋都城临安,街道上热热闹闹,男女老少都穿着新衣往来相互祝福庆贺,不论贫富,家家饮宴,笑语喧哗,竟日不绝。

      中国的传统节日,感自然节律而起,孕人文精神而丰。春节在岁月长途的跋涉中,不断承载着中华民族对生命的渴望、对未来的憧憬、对美好的向往。春节这样一个根植于历史文化的传统节日,已然融化在我们的血液之中,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。它所蕴含的民族情感与人文精神,也持续不断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,潜移默化,而生生不息,成为一个民族的文化象征。 
素材/网络

2017年01月29日 - 晨风 - 晨风博客
 

繁华落尽,淡月梅花(作者:白落梅) - 梅子 -
 
 
 
 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06)| 评论(2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